吉安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聚焦吉安党建引路脱贫跑出ldqu [复制链接]

1#
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

年2月26日,井冈山实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,成为全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贫困县;吉安县成为全国第二批、江西省第二个脱贫摘帽贫困县……近年来,江西吉安市牢固树立“*建+脱贫攻坚”理念,切实发挥好*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。截至目前,全市贫困人口减至3.5万户9.8万人,贫困发生率降到2.3%。

“帮钱帮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”。在脱贫攻坚中,如何充分发挥基层*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?如何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,将*建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?吉安市牢固树立*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,通过抓乡促村、夯实基础,充分发挥了*组织的*治功能,做到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,*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,农村基层*组织成为脱贫攻坚“一线作战部”。

年,吉安县江南村亩井冈蜜柚迎来丰收季。就靠着这些不起眼的柚子,村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,村民户均增收1.5万元以上。老*员黄春芳说,“感谢*为我们选好了带头人,让大伙过上了好日子。”

其实,曾经的江南村班子涣散,村容脏乱差,选出一个能够带领大家拔“穷根”、摘“穷帽”的村班子是村民一致的期待。以整顿软弱涣散*组织为契机,永阳镇*委从产业大户、致富能人中“拔旗子”“选骨干”,选出了“好当家”胡乾元——一个靠自己打拼,拥有多平方米花生加工厂房,年利润上百万元的*员致富能人。在*支部书记和“两委”班子的带领下,江南村建成了千亩井冈蜜柚基地,成立了井冈蜜柚合作社及合作社*支部,并在全县率先探索出统一流转、统一规划、统一种植、统一管理,按股分红,贫困户全覆盖的“四统一分全覆盖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曾经的落后村正“破茧成蝶”。

放眼井冈大地,在村级*组织强有力的引领下,这样精彩的“蝶变”,正不断从梦想照进现实。

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*支部发挥*组织和*员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,把乡村旅游、红色培训融为一体,兴办农家乐10家,年旅游人次就超10万人次,人均增收元。吉安县横江葡萄合作社*支部发挥乡土人才优势、技术优势、市场优势,通过统一价格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、统一冠名,带领大家一起致富。

从年开始,吉安市还在全市推行以强化基层*组织建设为引领的村级组织治理,落实重大事项决策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,形成了*建引领、按章办事、以制管人、服务为民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。全市乡镇(街道)上访人次同比下降24.9%,举报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0%以上。

村看村、户看户,群众看*员,*员看干部。如何落实帮扶*员干部扶贫主体责任,发挥帮扶*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?吉安市大力开展“聚力脱贫攻坚大会战,争做合格*员干部”活动,全市**领导率先垂范,各级*员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,带领贫困群众一块苦、一块干,形成了“乡乡都有扶贫团、村村都有帮扶组、户户都有责任人”的大帮扶格局。

井冈山市新城镇排头村第一书记罗军元,3年来长期吃住在村,为筹资金、找市场,走遍了井冈山的山山水水,如今村里路宽了、产业发展起来了、贫困群众增收了,但3岁的女儿却认不出他,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“不回家的第一书记”。

吉安县万福镇圳上村第一书记兰兆义是县发改委主任科员、全市优秀共产*员,还有两年就要退休,他主动请缨扎根扶贫一线,由于过度劳累,昏厥在村办公室,因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。

用脚步丈量井冈大地,用实干走进群众心坎。在吉安市广袤的农村,全市名第一书记自带被褥,自备灶具,不惧严寒,不畏酷暑,住进山窝窝,履行不拔穷根不收兵的庄严承诺。白天四处奔波,积极引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,夜晚孤灯沉思,精准谋划每一家贫困户的脱贫大计。第一书记在群众心中树立了榜样。

“多亏了我们的*员,让穷乡村变成了寸土生金的聚宝盆。”在遂川县堆子前镇鄢溪古村景区,七旬老人黄信燕喜不自胜。原来,老黄家一栋旧房已闲置多年,现由镇村*员牵线,与附近农家乐经营者签下5年租赁协议,一下就多了3万元收入。

大井冈林场副场长何桂强,在了解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李冬林单身一人、常年生病的情况后,拿起锄头到李冬林的承包山,一干就是一个多月,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。作为井冈后代,担任荆竹山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的他,帮助村民搞农家乐、抓传统产业、建基础设施,不到两年时间就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快车道。

“不做葫芦水上漂,要像石头沉到底”,吉安市2.8万名*员干部践行“担当实干,马上就办”工作作风,与贫困群众结对子攀穷亲,量身制定帮扶方案,精准实施确保帮扶效果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,有的主动取消婚嫁、病假,推迟二胎计划;家庭照顾不上,有的安抚好家人,继续奔赴扶贫一线……在“赶考”的扶贫路上,全市*员干部发扬“苏区干部好作风”,结对帮扶5.1万户贫困户,帮助发展扶贫产业17.7万亩,带动贫困户5.4万户。

群众是脱贫的主体。在脱贫攻坚中,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志气,引导他们向先辈积极投身革命那样投身脱贫攻坚战?如何坚持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,让群众小康路上一个不落?吉安市坚持用井冈山精神鼓舞群众,用身边典型激励群众,用传统美德引导群众,充分发挥组织功能、组织优势、组织力量,引导群众转变思想,带动群众一起干。

神山村贫困户彭夏英,丈夫丧失劳动力,靠低保维持生活,受身边脱贫典型影响,养起了黑山羊、开起了农家乐……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,还带动全村20户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。“*和*府是来扶持我们的,不是来抚养我们的,我们要自力更生去脱贫”,彭夏英朴实的话语说出了群众的共同心声。

思想不通,无动于衷;思想打通,一通百通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,有的群众“等靠要”思想严重。吉安市坚持把宣讲井冈山精神和宣传扶贫*策有机结合,通过田间地头上*课、夜访贫困户、举办乡村大讲堂,讲清扶贫*策,唤起“弱鸟先飞”意识。同时,从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,广泛开展“最美家庭”“最美脱贫人”“道德模范”等评选活动,实现了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转变。

群众致贫原因千差万别,有生产生活条件落后、劳动技能不足、身有病残等多种情况。为此,吉安市分类施策,精准发力,扶到点子上,帮到心坎里。

——能创业的“扶起来”。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、资金、信息的,*组织积极帮助联系工作岗位,安排*员致富带头人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结对帮带,帮助争取资金、协调贷款、提供服务,把贫困群众领上产业脱贫“快车道”。吉安县湖陂村贫困户陈宗才,此前一直住在破寺庙里,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,加入了肉鸭养殖合作社,凭借在基地务工学到的养殖技术,自己建了一个养鸭基地,目前第一批只鸭子已出栏,获利1.2万元。“现在新房也建起来了,再也不用住破庙了,感觉像做梦一样。”谈到这些年的变化,陈宗才笑得合不拢嘴。

——能力弱的“带起来”。引入市场主体,创办农业产业化公司和专业合作社,把缺乏创富能力、难以自我发展的贫困户组织起来,让他们以资金、土地或劳力入股,抱团发展、稳定增收。吴冬华是吉安县横江镇良枧村委湖州村村民,妻子患精神病需长期吃药,自己因病落下残疾,一直靠*府救济维持生计。在*策帮扶下,他流转11亩荒山坡,加入横江葡萄合作社,每年纯收入5万余元,摘掉了特困户的帽子。

——无能力的“保起来”。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,*组织一方面帮助落实兜底保障*策,确保低保线高于贫困线;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,组织*员关爱帮扶,大的困难由爱心基金救助,小的困难由*员干部认领微心愿解决,筑起一道防止返贫的爱心防线。

脱贫攻坚新一轮的号角已经吹响。昔日遍洒英烈鲜血的红土地吉安,循着伟大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不懈奋斗,正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,展现出新的担当、新的作为、新的风貌。(通讯员吉组轩)

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
编辑:魏青青

编审:李薇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